作家李輝再議地名之爭:莫讓經濟主導地名更改

最后更新:2016-05-15 17:32:28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
著名作家李輝。
 
5月14日,引爆近期地名更換話題的李輝亮相第十二屆文博會深圳中心書城分會場,暢談文化傳承。他表示,莫讓經濟主導地名更改。
 
今年4月,著名作家、人民日報文藝部高級編輯李輝在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關注亂改地名的現象,呼吁安徽省將黃山市改為徽州市。
 
其實,這并不是李輝首次關注該話題。上世紀90年代初,湖北省荊州與沙市合并改名“荊沙市”。身為湖北人的李輝在媒體發表《可惜從此失荊州》一文,影響強烈。兩年后,湖北省就將“荊沙”改回了“荊州”。“湖北犯了錯,能夠改正,特別好,值得贊許。”李輝說。
 
此后,越來越多的亂改地名現象進入李輝的視線,更名有時的安徽黃山市就是其中一個。早在1987年,為了發展旅游事業,帶動經濟增速,國務院批復安徽省,同意撤銷徽州地區,設立地級黃山市。“徽州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徽派建筑、徽商、徽班進京全國有名,又出過胡適、陶行知等一批著名歷史人物,取消是非常不合適的決定。”李輝說。
 
1998年,反對更名的李輝便在人民日報寫了一篇《可惜從此無徽州》。“文章發表已18年,今年我重新提起這個話題,就是想借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的契機,再次努力恢復徽州地名。徽州文化太深厚了。”李輝感嘆。
 
不少人擔憂,把黃山市改回徽州,需要換招牌,換公章等,會耗費大量財力人力,不值得。但李輝不同意該觀點。“第一,明年正好是改地名30年,30年相對徽州千年歷史不過一瞬間。第二,當年徽州改為黃山市,怎么就沒人說成本呢?原來改掉不提成本,現在改回去就提成本,這是偷換概念。”
 
李輝補充說:“該花的代價必須付出。付出的成本是對我們過去不尊重歷史,不尊重文化的補償。這是給我們一個機會,去敬畏歷史,敬畏地名文化。”
 
“過去三十多年來,都是經濟在主導我們地名的更改。比如,黃山市。比如云南思茅市改名為普洱市。”李輝認為,地名的形成,是和文化、甚至家族無法分開。“任何一個地名的更改不能說改就改,要征求當地民意。”
 
今年60歲的李輝即將從工作崗位退休,但他表示,他退而不休,將把更多精力放在恢復舊地名上。“我們準備做一套地名叢書,每一個地級市一本;此外我們計劃發動網友,尋找被更改的地名,讓地名和我們的文化相輔相成,永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