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集團謀“解脫” 河池化工將易主

最后更新:2015-11-22 21:18:26來源:華夏時報 許金民

中國化工集團謀“解脫” 河池化工將易主

本報記者 許金民 成都報道

中國化工集團的國企改革再有重大舉措。

近日,河池化工(000953.SZ)在深交所披露已接獲通知,中國化工集團擬通過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所持上市公司29.59%的股份。

中國化工集團現通過中國昊華、河化集團間接持有河池化工42.34%的股份,因而,這次轉讓若能順利完成,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都會發生變化。

河池化工即將易主,意味著中國化工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數量將再度精簡,在此之前,該集團已宣布將處置黑化股份(600179.SH)。

即將脫離央企家族,河池化工并不愁嫁。

一位熟悉公司內情的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公告發布之后,這幾天便接到多個咨詢電話,“只是這次轉讓并非由上市公司主導,有意向的,最好還是給中國化工集團打電話”。

接手十年原地踏步

河池化工接獲的這項通知由河化集團轉達。

通知指出,中國化工集團有意讓河化集團協議轉讓部分上市公司股份,股份數量為8700萬股,交易將通過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進行。

這項交易尚須國務院國資委批準,因而受讓價格、受讓條件暫未確定,“屆時可能會走‘招拍掛’程序。”該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

河化集團現持有河池化工1.25億股,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中國化工集團則通過中國昊華持有河化集團100%的股權。

由此可見,交易完成之后,河化集團的持股數量將降至3749.36萬股,讓出大股東位置,中國化工集團也將不再是河池化工的實際控制人。

河化集團的這次交易并不違反他們做過的承諾。

為響應監管層號召,維護市場穩定,今年7月河化集團曾承諾,未來半年將不會在“二級市場”減持其所持河池化工股份。

上述人士表示:“在僅有的兩個途徑中,中國化工集團沒有讓河化集團選擇大宗交易出售股份,而采用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目的還是希望接手方能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強。”

“做大做強”曾是中國化工集團對河池化工的股東許下卻未能實現的承諾。

2005年5月,中國化工集團通過中國農化總公司,從河池市國資委手中無償接過了河化集團100%的股權,從而成為河池化工的實際控制人。

在《致全體股東的報告書》中,這家央企曾保證:“將發揮資源優勢,通過資源整合和資本運作,壯大河池化工的主營業務,提高競爭力。”

接手前一年(2004年),河池化工的總資產為9.36億元,凈資產為3.48億元;全年創收3.94億元,凈利潤為1902.25萬元。

現如今(2014年),河池化工的總資產已升至15.94億元,凈資產卻下降至2.4億元;全年創收5.55億元,凈利潤僅1783.43萬元,這其中還包含3.76億元的投資收益。

十年前,河池化工的合成氨、尿素產能約為20萬噸/年、30萬噸/年;十年后,兩項產能變動不大,分別為21萬噸/年、34萬噸/年。

唯一的變化就是尿素行業已江河日下。

招商證券分析師馬太說:“這十年,中國的尿素產量已從1923萬噸上升至3218萬噸,行業由供不應求變成了產能過剩;排在首位的公司規模接近160萬噸/年,34萬噸/年已微不足道。”

出售股權互相解脫

中國化工集團謀劃讓位,對河池化工而言實為利好,有跡象表明,這家上市公司正陷入困境。

尿素于2012年上半年見頂,并連跌兩年,直到去年才開始反彈;此時的價格僅1450元/噸,較2500元/噸下跌42%,行業大面積虧損。

靠著非經常性損益,2014年4月河池化工好不容易完成“脫帽”,公司名稱由“*ST河化”變回了“河池化工”。

為避免在行業低迷時再度陷入虧損,保住來之不易的成果,2014年8月,河池化工開始連續減持國海證券(000750.SZ)股票,減持數量超過4300萬股,由此斬獲3.76億元投資收益。

不同于賣化肥尚有應收款,減持股票換來的皆是現金,不承想,河池化工依舊捉襟見肘。

今年4月,該公司曾宣布計劃斥資不超過994萬元參與新三板公司精耕天下(430108)的增發,未料,半個月后便決定放棄。

河池化工為何放棄投資?原來,決定放棄的三天前,他們向中國化工集團方面申請不超過3億元借款的議案在股東大會上遭否決,為此,公司不得不對資金使用計劃進行調整。

“賣了那么多股票,區區994萬元都挪不出來,足見這家公司有多窮。”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分析師直言。

中國化工集團愿意讓出實際控制人位置,河池化工便將迎來一位新東家,無論原有業務是否保留,目前這種窘迫的狀況便大有機會改善。

河池化工也不愁嫁,“可能是因為公司股本比較小,現在要找盤子那么小的,可不容易。”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

因而,11月6日公告披露之后,當天公司股票大漲8.01%,次日更以漲停報收。

決議“放生”河池化工,對中國化工集團也是一種解脫。

資料顯示,中國化工集團現擁有尿素產能209萬噸/年,該業務現隸屬于農用化學品板塊。

2014年,農用化學品為集團貢獻收入319.9億元,占比僅為12.42%,這其中還包括盈利強勁的農藥。

由于尿素比重較小,行業又產能過剩,中國化工集團對此項業務的重視程度便極為有限。

2014年,該集團還宣布出售另一家尿素上市公司黑化股份,黑化股份的尿素產能為20萬噸/年;這次“售殼”現在仍在推進之中,尚待中國證監會核準。

連續脫手兩家上市公司,中國化工集團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將由現在的9家縮減為7家,尿素業務將主要集中在滄州大化(600230.SH),產能現為80萬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