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中國貢獻也是“記憶的責任”

最后更新:2015-05-14 23:24:39來源:人民日報

  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是一次教育,它使年輕人牢記歷史,明白今日的和平來之不易

  早在歐洲之前,中國就投入到反法西斯戰爭當中,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中國的重大貢獻之一,在于中國的頑強抗戰削弱了日本,牽制住了日本軍隊,迫使其不能將大量兵力投放到其他地區。可以說,中國人民的積極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

  中國在二戰中的損失與犧牲是巨大的,包括軍人與平民在內有3500萬人傷亡。然而整個中國始終沒有放棄抵抗,堅持不懈地與日本軍隊浴血奮戰,直至日本最終投降。中國的抗戰精神令人印象深刻,盡管當時中國軍隊的裝備相對落后,但中國人民頑強不屈抵御外侮的精神,支撐了整個抗戰。

  二戰期間,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國都被納粹德國侵占,這些國家也都成立了一些傀儡政府,中國也有日本扶植的汪偽政權。但中國始終沒有放棄,一直有較強的武裝力量在抗擊日軍。

  歐洲人常常會從歐洲中心主義出發,將第二次世界大戰首先視為歐洲大戰。必須承認在法國的中學、大學有關二戰的歷史課程中,著墨亞洲、中國抗戰的內容極少。二戰后歐洲人有了“記憶的責任”這個概念,它意味著必須承認并不忘記過去的錯誤和罪行,以避免再次發生。但歐洲的記憶是選擇性記憶。這與歷史教育的方法有關,也因為歐洲離我們更近。不管怎樣,我認為歐洲存在對亞洲,特別是對中國抗戰重要性、中國重要作用的“認知赤字”。至今我們仍欠缺對二戰的完整記憶,中國的貢獻應該得到更好的銘記。

  回顧二戰歷史、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意義非同小可,因為活著的二戰證人越來越少。我不確定,中國的年輕人是否對二戰期間中國的犧牲與作用有足夠的了解。在我看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不是一次宣傳,而是一次教育。使年輕人牢記歷史,并更好地明白今日的和平來之不易。中日之間存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至今尚未解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意義在于建立新的多邊對話,吸取過去的教訓,思考未來的關系,這不僅事關中日,歐美也同樣需要。

  二戰勝利的主要成果之一,是人們深刻認識到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的極端危害性,極大壓縮了其生存空間,并使其在政治上式微。別忘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曾經冠冕堂皇地在一些國家橫行。因此,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還具有警示意義,意在警惕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的復活。

  中國以其在二戰中作出的犧牲與貢獻,毫無爭議地成為戰勝國的重要一員。作為戰勝國,中國參加了波茨坦會議等有關戰后安排的國際會議,并作為聯合國創始國,在戰后國際新秩序的建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安克強 作者為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東亞學院歷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