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國資上半年完成資產重組涉1600億

最后更新:2015-07-15 21:17:33來源:一財網 胥會云
在國資國企改革啟動一年多后,上海國資國企改革進入快車道。

7月14日,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018.SH)發布公告稱,將以19億元的價格收購上海另一家航運企業——上海錦江航運(集團)有限公司。這也是光明食品集團與上海良友集團聯合重組之后,上海國資系統的又一次行業整合。

僅僅在今年上半年,上海國企就完成了15項資產重組項目,啟動24項重點項目,累計涉及資金或資產1647.3億元。

這其中包括了綠地集團借殼金豐投資、現代設計借殼棱光股份整體上市,百事通吸收合并東方明珠、光明食品集團與良友集團重組等。

經過一系列改革后,今年上半年,上海的國資國企也實現了有效益、有質量的增長。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市國資系統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438.76億元,降幅逐月持續收窄;利潤總額588.26億元,同比增長12.4%;歸屬母公司凈利潤277.91億元,同比增長16.4%。截止6月底,委管企業資產總額達到3.95萬億元,同比增長18.6%。

國際化進程加速

除了國內行業整合,今年5月,上港集團還獲得了海法灣新港25年特許經營權,加快推進上海港和“海上絲綢之路”港口間的業務聯系,并以海法港為上海港連接歐洲的橋頭堡,在國際化道路上邁出重要步伐。

在這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中,國際化成為上海國企的發展目標之一,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

今年2月27日,錦江集團完成了并購法國盧孚酒店100%股權的各項交割工作,這也是中國旅游業境外收購酒店集團交易金額最大的案例。由此,錦江集團新增1100多家酒店、9萬多家客房,打通了境內外錦江全系列酒店品牌,初步完成國際化布局。

錦江集團副總裁王杰在“第二屆中國跨境投資并購峰會”上表示,錦江未來的“十三五”規劃還要繼續并購,錦江未來酒店要走到世界前三位,而在此次收購之后,錦江集團位于世界酒店第八位,還要收大概4000、5000家酒店可以達到前三位。

王杰也表示,走出去的根本目的,是通過產業的品牌國際化,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適應市場經濟環境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國資國企改革創新發展之路,真正讓國有企業成為世界公司。

同樣在國際化道路上頗多斬獲的,還有光明食品集團,已經先后并購了英國維他麥、以色列特魯瓦乳業等多個項目。

上海電氣也在今年5月以4億歐元價格收購了意大利安薩爾多能源公司40%股權,意大利安薩爾多能源公司是國際著名重型燃機廠商,雙方將在中國成立兩家合資公司,從事燃機總裝及核心零件的生產、銷售和研發。

日前,上海電氣首個海外燃機EPC工程,建設完成交付,采用的就是安薩爾多公司開發制造的E級150MW燃氣機組。

在“上海國資國企20條”中,上海提出要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集團,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和跨國經營,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

目標是要形成2-3家符合國際規則、有效運營的資本管理公司;5-8家全球布局、跨國經營,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跨國集團;8-10家全國布局、海外發展、整體實力領先的企業集團;一批技術領先、品牌知名、引領產業升級的專精特新企業。

國資流動平臺實質性啟動

7月10日,交運股份(600676.SH)發布公告稱,公司國有股份無償劃轉上海國盛集團事宜已經完成。

劃轉完成后,國盛集團將占交運股份總股本的21%。交運集團持有交運股份30.013%股份,仍為交運股份控股股東。

國有股份無償劃轉給上海國盛集團,是上海正在推進的國資流動平臺建設的重要步驟。

作為本輪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的一大亮點,上海國資流動平臺將成為部分國有股權的持股主體、國資運營的執行主體、部分一般性競爭領域國資退出的主要通道。

借助這個平臺,上海希望能夠調整優化上海的國資布局,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并使部分高度市場化和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公開、透明、有序地實現國資退出。

上海國資體量龐大,2014年底資產總額已經超過12萬億元。截至2014年底,上海市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74萬億元,利潤總額2541.63億元,繳納稅金1700.93億元。橫向比較,上海市國資委系統企業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占全國地方省市國資委系統企業的1/10、1/8、1/5。

在此次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中,上海國盛集團和上海國際集團被確定為兩大國資流動平臺。在2014年底完成組建后,兩大平臺在2015年得以實質性啟動。

截至目前,上海國資委已經把所持有的上海紡織集團49%股權、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54.16%股權、上海建工(600170.SH)29%股權無償劃轉到了國盛集團,上汽集團3.03%股份則被劃轉到了上海國際集團。

按計劃,上海今年將實質啟動若干資本流動項目,分步驟持有并適時運作部分整體上市公司、多元化企業的國有股權,重點支持戰略新興產業、城市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工程。

目前,相應的投資決策委員會已經組建,決策制度體系也已經形成。

為了激發國企的創新活力,上海在國企的考核辦法、注重長效的激勵約束分配機制、鼓勵改革創新的容錯機制都做了相應的制度安排。

6月24日,上海國資委第三批16家企業法定代表人簽訂任期目標責任書,上海國資委系統企業實現了任期制契約化管理的全覆蓋。

基于企業集團領導人員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全覆蓋,形成以創新為導向的考核體系,以及落實“三個視同于和一個單列”,國資收益支持技術創新、高新技術企業實施張江股權激勵等政策,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市國資系統企業計劃投資3545.62億元,同比增長11.6%,其中80%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以及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4大領域。